下坛村峰糖李基地航拍
安龙县龙山镇下坛村位于安龙县东北部、龙山镇东部,背靠龙头大山,东与笃山镇接壤,西与北乡村相接。全村地域面积9.4平方公里,辖8个村民小组,611户2456人。
下坛村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,森林覆盖率达60%,有耕地面积达500多亩的下坛坝区,北乡河穿村而过。境内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了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。富有传奇色彩的“凉风洞”,以“洞内奇观、春燕云集”著称的“燕子洞”,色彩斑斓、气势雄伟的“十里彩岩”,神形兼备的“金蟾山”......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。
下坛村后坛古寨
展开剩余72%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后坛古寨,更是保存着明末清初原有的民俗建筑。古宅土烧黑瓦,吊脚楼,翘檐、檐柱雕刻图案、天井、木雕隔屏、雕刻石凳、石柱,房子建筑错落有致,属于传统的布依族民居,尽显古香古色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。一条石板小路从寨中穿过,连着东寨门和西寨门。寨内绿树成荫,风景秀丽,居高望远,环境幽静,宁静如画,站在老寨子的任何一个地方,都能将对面天然特有的10里彩岩一览无余。
此外,下坛村还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。1935年4月21日,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,红军宣传队在花障岩石上书写有抗战标语,虽历经岁月仍清楚可见,特别是红军的革命精神,深深地铭刻在布依人的心里,给当地群众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记忆。
时至今日,下坛村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,强化党建引领,着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,探索建强“一个堡垒”、用活“两个平台”、推进“三个治理”、围绕“三个依托”的“1233”模式,逐步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,党群同心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建强“一个堡垒”不断提升基层组织能力。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,强化组织保障,建强基层战斗堡垒。注重从大学毕业生、返乡创业青年和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选拔村两委干部,真正把愿干事、想干事、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,打造有领航力的党支部,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。
农户采摘蜂糖李
用活“两个平台”打造党建工作软实力。用活村管平台。由党支部牵头,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,配备网格长,结合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,在发挥网格员、联户长作用的同时,利用寨老、乡贤、小组长的带头作用,积极动员村民参与文明创建、环境整治、矛盾化解等,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。用活村企平台。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,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,依托村合作社,通过自主经营、股东承包等模式,结合下坛村现有资源,对3000亩蜂糖李进行集中管理销售,解决村内40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。
推进“三个治理”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。推进“德治”。建立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,将移风易俗纳入《村规民约》,定期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比活动,进一步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。推进“自治”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成立由村两委、组干部、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,对全村主干沟渠进行清理维护,利用无人机参与森林防火巡逻宣传等。推进“法治”。充分利用网格员、联户长开展线上收集问题,线下全面跟进排查工作,切实做到矛盾不出村、不上交。2023年3月,下坛村荣获“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”荣誉称号。
围绕“三个依托”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。依托农业壮产业。由合作社组织带动,支部党员带头发展,以蜂糖李、优质稻为主,以早熟蔬菜、食用菌种植和小黄牛养殖为辅,大力推动全村产业发展,增加群众收入。依托旅游促发展。充分利用下坛村资源优势,全力打造好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,引进公司独资打造龙山镇下坛村农旅一体化康养基地项目(第一期),做精做细旅游产业。依托品牌增效益。通过经济合作社参股,流转散户种植的蜂糖李进行集中经营管理销售,并建成蜂糖李提质增效示范基地,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。
来源:安龙新闻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